元数据(Metadata)可以看作是数据的最小组成单位。元数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我们浏览的网站,相机拍到的照片,使用的银行卡等,都涉及到元数据的应用。
元数据的大概分类
结构性元数据(Structural metadata):与事物排列、架构、组成有关的数据,比如章、节的组织数据等;
管理性元数据(Administrative metadata):用于管理资源的数据,例如数据产生的时间和方式、文件的种类等;
描述性元数据(Deive metadata):用于描述事物、辨别意义的数据,比如标题、摘要、作者、关键词等。
元数据的特点
1.是数据结构化后的数据,形式多样;
2.是对信息包裹的编码描述;
3.包含对描述信息的位置和内容采集,便于后期检索;
4.除可以描述信息对象外,还可以描述资源的使用环境。
元数据与信息架构
元数据的使用可以使网站上保留的各种内容都可以被精确地找到。比如我们想找到一部电影,但是只对这个电影的年份和主演有部分记忆(元数据),如果某个电影网站有足够优秀的信息架构,我们就可以凭借这些元数据信息搜索到该影片。类似的信息架构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进行元数据的调整以达到目的。
元数据的常见应用
元数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在医院创建的医疗卡上都会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会诊记录等,医疗卡就是由这些元数据组成的。又比如我们平常上网搜索信息,这些信息的整合、归档、呈现都应用了元数据的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产生相应的元数据信息,这些元数据使得信息更容易被描述和分类,为信息实现结构化和计算机处理提供了可能。
元数据与区块链
区块链最为人熟知的特点之一是
去中心化。
区块链由分布全球的各个
节点来共同维护、计算并存储公开
账本。
区块是
区块链的基本结构单元,由包含了三组元数据的
区块头和包含了交易数据的
区块主体(
区块体)组成。以下以
比特币
区块头的三组元数据进行详细说明:
比特币
区块链的基本数据结构中的“
区块头”可以与其他
区块联系起来。“
区块头”可以分为三组元数据:
1.第一组元数据表示父块
哈希值,也就是上一个
区块的
哈希值,通过这个
哈希值我们可以找到父
区块的的位置,下一个
区块也会存储这个
区块的
哈希值为父块
哈希值。从
创世区块开始,每个
区块之间都通过这种方式进行
链接,就形成了
区块链;
2.第二组元数据表示该
区块的
难度、
时间戳和工作量
算法的
随机数(Nonce),为
区块生成过程的必要信息;
3.第三组元数据为
默克尔树的树根数据(Merkle Root),即该
区块的
哈希值,归纳了
区块内所有的交易信息。
元数据区块链应用
现在常用的元数据信息架构一般保存在中心
节点上,这样的保存方式存在很多隐患:数据安全容易受中心
节点故障威胁,同时难以保证
节点上的信息隐私不泄漏,数据安全性也较低且容易被攻击。如果把元数据与
区块链技术相结合,把元数据存储在
区块链上,更能够确保元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以及共享性。